“官心病”從哪來
  文_本刊記者  王巧捧
  10月,僅見諸報道的官員自殺人數,就達5人。
  據統計,2014年1月至9月,已至少有32名官員自殺或排除他殺可能的事件被媒體公開報道。
  我們無法比較官員自殺的比例是否高於當下的社會總體自殺率。但自殺官員因其身份特殊,所以往往關註度高。在當下反腐大勢下,也容易引發是否有腐敗問題的猜想。
  成都電子科大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李媛教授介紹,壓力作用在人身上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奔向身體,第二階段奔向心理,最後階段就奔向心靈,用死亡來選擇終身逃避。
  因此,自殺的官員不一定都有腐敗,但多少都有精神或身體上的問題。
  膽大VS擔心
  四川省社會學學會會長、四川大學社會心理學教授陳昌文認為,公務員的工作內容,需要處理很多社會事務,面對各種尖銳的社會矛盾,有些工作與自己的認知相衝突,會引起一些心理問題。
  李媛同樣認為,“工作壓力並不是公務員獨有的,但是公務員的工作性質,決定了他們遇到的心理衝突較多。”
  所謂心理衝突,在心理學上,指存在著兩個或兩個以上相反或相互排斥的動機時所產生的一種矛盾心理狀態。
  一名日常感覺自己總是心悸、失眠的官員感慨,“如果這樣說的話,就太多了。”他認為最典型的就是在潛規則與明規則之間的糾結。
  一名國稅工作人員向記者透露,以前在與企業接觸時,企業“表示”的紅包,你不收的話,要受到雙重壓力。一方面在同事中,你是另類;一方面企業老闆恨你不肯“高抬貴手”,工作上不配合,無法按時收繳稅費,自己又要被領導批評。
  “有時不是個人私欲的問題,一些不良的政治生態下,有很多執行層的幹部游走在制度規定和領導意志之間,執行的工作甚至還會與自己的道德認知、甚至人格尊嚴相悖。”上述官員分析。
  一名縣環保局環評科科長透露,錶面上縣委領導要求做好環評工作,遇到招商引資一些環評不達標的企業,領導又要求“必須達標”。這個“達標”過程中,作為科長,他必須先簽字,他時常擔心,什麼時候出了事,自己肯定首當其衝地背黑鍋。
  公務員被安排的工作,也有一些與“本心 ”相悖。曾經參與過維穩上訪戶工作的一名副鎮長,稱自己老是想起一條白腰帶。那是幾年前,他和三名同事一起到北京帶回一名上訪戶,送到勞教中心時,他不下車,只有又拖又拽,上訪戶用白布條做的腰帶鬆了,拖在泥水裡……“這些措施真的對嗎?!現在還不是取消勞教了。很多事沒辦法,都說要憑良心,但是有時候自己的良心也不是自己能完全控制得了的。”
  李媛曾參與組織過一次問卷調查,受訪公務員的職業倦怠感達到58%多,比排在第二位的教師職業高8個百分點。這些工作上的壓力不至於致病,但在做這些工作時,難免焦慮,有些人處理不好,就容易發展成心理病癥。
  但也有官員認為,源於工作職責的一些心理壓力,有些是因為一些人在長期人治下、工作方式獃板的緣故,隨著當下依法治國思路和方式的改進,有些問題已經在改變。
  上恭VS下倨
  有人曾對“官”字做了個新解:當官兩張口,上口對上恭,下口對下倨。不可否認,“上恭下倨”的確是一些官場中人的處世哲學。
  “官大一級壓死人”。在當下的官場等級中,這是不少官員經常感嘆的一句話。這導致一些官員對上一個樣,對下一個樣;臺上一個樣,臺下一個樣。甚至有些小領導,在上級面前卑躬屈膝,轉身就可能把內心的壓抑撒向下屬,趾高氣揚,這形成一種不健康的壓力傳導線。不少公務員表示,人很壓抑、分裂。
  今年25歲的張啟,畢業以後專心考公務員,兩年後終於考入一市級機關。但一年下來,他經常心悸、失眠,去看中醫時,一名老中醫說他這是心理焦慮癥狀,建議他去專業的精神衛生中心治療,但他一直不敢去。
  張啟私下跟記者抱怨,經常被領導批評不懂事。
  一次,他和部門主任一起等電梯時,遇到單位一把手,直屬領導只按了一把手所在的9樓,張啟隨後按下自己部門所在的5樓,部門主任迅速伸手按了取消,說領導時間寶貴。張啟立刻覺得臉上有火燒的感覺。
  擔任過市政府辦公室主任的陳超認為,比起這些細節問題,更讓人難以忍受的是,有些領導“不把下級當人”的工作作風。
  陳超透露,曾經服務過的一任市長,脾氣暴躁。該市長經常腳蹺到辦公桌上聽彙報,聽得不滿意,隨手把手邊的東西甩過去,有時甚至人格污辱,罵彙報人“豬腦殼”。彙報人還得撿起來東西,檢討自己。陳超感慨,這名市長甚至對自己的副職都毫不留情面。
  “不僅是我們這個崗位,對整個機關部門來說都一樣,遇到什麼樣的領導,決定著那一屆的心理幸福值。”比如,本屆市委書記,就被陳超和同事們認為非常平易近人。
  一名縣委書記卻抱怨,外面看到我們都是上恭下倨的,但這有些是出於工作需要。我們也不想這麼分裂,但不分裂行嗎?工作支持、資源、你的前途,大部分都掌握在上級手裡;而推動工作時,又深深遭遇各種推諉或者執行上被打折扣。
  不正常的官場環境,容易讓人產生壓抑、焦慮、分裂感。但李媛認為,嚴重致病的情況不是很多。能夠進入併在這個行業獃下去的人,一定是價值認同或能夠接受的。少數實在不適應的,會選擇退出。
  陳昌文介紹,反而是有些官員,因為長期固化官本位思想,退休時會有強烈的心理不適。據他瞭解,個別官員因為心理調適不過來,退休不久甚至進了精神病醫院。
  仕途VS迷途
  李媛在一次與鄉鎮公務員聊天時,多名公務員向她抱怨,才三四十歲,仕途空間幾乎就到頭了。
  李媛認為,這與政策、環境等因素分不開。在公務員的金字塔體制里,一些基層公務員,在正值壯年時,即已看不到上升空間,失去動力和激情。作為心理學專家,她能做的唯有幫助他們調整自己的認識。
  接受廉政瞭望記者採訪時,四川省直機關黨校教授魏敏生認為,更因一些人為因素或腐敗現象,使得公務員的職位晉升渠道,充滿不確定性。
  魏敏生提到,廣東茂名窩案中暴露出了一場官員“劣幣驅逐良幣”悲劇。據媒體報道,茂名下轄的信宜市有個鎮長,是中國農業大學畢業生,努力工作卓有成效,每次開幹部大會都受表揚,但多年沒有提拔。為了升任鎮黨委書記,他抵押貸款5萬元,湊了20萬元行賄,此後很快被提拔,也因此受到處理。
  魏敏生認為,幹部選拔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讓不適合的人獲得提拔,引起連鎖反應,很多人心理失衡,會引起多種不擇手段。
  一名曾經擔任過縣委書記的官員更是透露,有些人為了爭取職位,無所不用其極,某官員甚至把自己的老婆“送給”上司。
  在職位競爭中一些歪門邪道的手段,其實給一些官員帶來更多的是痛苦。
  一名縣委書記多次被網絡舉報作風問題,市紀委調查後發現,背後是一起圍繞著職位的權力之爭。
  一旦攤上這類事情,即使被澄清清白,當事官員也往往面臨政治前途被改寫的命運,同時在名譽上留下難以去除的污點,還給家庭生活帶來諸多困擾。
  陳昌文感慨,一個人一生的前途、甚至命運,完全在一個不確定的環境里,導致沒有安全感,成為很多公務員心理困擾的來源。他認為,這亟待通過法治建設,打造一個更公平、公開的競爭環境。
  辛勞VS薪酬
  一名接近官場的觀察人士認為,心理失衡也是一些公務員心理問題的根源之一。
  大部分落馬官員的懺悔里,常會提到的一條是,在與商人接觸的過程中,慢慢心理失衡,並最終走上貪腐之路。
  陳昌文分析,這固然與幹部自身思想覺悟有關,但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當下個別公務員群體政治地位與經濟地位的不匹配。
  陳昌文的一名研究生畢業後,進入公務員隊伍月收入才3000元左右,跟其他做生意、當白領的同學完全沒法比,養家糊口都困難。”
  他感嘆,公務員原本社會地位較高,能夠進入這個行列的人也往往自我期許較高,但基層公務員經濟地位低,近兩年福利也規範了,生活重壓下,容易引起心理失衡。
  “你看今年報考公務員的人數下降了。”陳昌文認為,分配體制應該向基層傾斜。
  但就是這樣一個人群,處於乾群關係的焦點。一名基層公務員在處理群眾問題時,自己的車被劃傷,還不敢聲張,怕領導指責自己。
  有些公務員還背負著超常的工作壓力。
  李媛認為,單純的工作壓力則更多體現在一些政治任務較重的機關部門。與紀委工作人員交流中,她感覺他們近兩年表現得更為焦慮。尤其是辦案人員,參與案件內審外調時,與家人長期分離,“兩規”對象的安全,限時辦案的壓力堆積心頭,卻因為工作性質原因,不得對人傾訴。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公務員都滿負荷運轉,這也往往導致另一種心理不平衡。據多名公務員反映,所在單位常常有兩種人,忙者更忙,閑者愈閑。一名部門負責人透露,那些平時比較閑的幹部,雖然能力上不得領導倚重,但往往因為各種人脈和利益關係,成為各種福利、升遷機會的優先考慮對象。而對於能者多勞型,因晉升職位有限,機會來臨時,卻不一定輪得到自己。“但是,你不賣力工作更沒機會。”陳超感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hutmmjobvz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